深圳公务用车:公务用车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
公务用车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
1.缺乏完善、统一的管理制度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公务、生产用车在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,汽车的档次也在逐步提高,款式不断更新,车型不断增加。对此,全国各地自行制定了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。但由于这些规定大都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,不能对公务用车提供规范化、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,造成了公务用车配置随意性较大,出现了公务用车急剧膨胀的现象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,相关企事业单位发文做出规定,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、超编、超标公务用车。然而,因为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,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
2.公务用车缺乏合理配置。合理配置用车要考虑方方面面情况,车辆定编既要保障工作效率还要满足需要。然而在现实中,一些单位不考虑超编问题,擅自增加车辆,同时还存在违规借用、租用和购置账外车辆现象,造成车辆经常闲置,浪费了公用资源,滋生了腐败问题。还有部分单位因为车辆少,从而影响工作效率。国家虽然对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,但在目前公务用车配备方面,仍然存在着相互攀比、严重超标的现象。中央办公厅 、国务院办公厅曾先后下发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,从排气量到购车价格均有规定,同时规定,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,确因特殊需要的,可配备国产越野车。但在现实中各企事业单位各种类型超标车并不少见。
3.监督不到位,公车私用屡禁不止。公车私用现象的根源还是管理力度不够,缺少社会监督和检查。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,各级单位公车严禁私用,但是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却视而不见,把公车当做自己的私人用车,参加聚会、出行的代步工具等。据调查,为了舒适体面,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相关人员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坐上了超标车,置法律与规定于不顾。
4.企业车辆增长迅猛,造成国家、企业成本逐年增大,社会交通道路压力增大,大城市空气污染加重,PM2.5超标。这种非理性的车辆增加,不仅造成企事业单位费用成本增加,而且还易造成“四风”问题。